□本報記者王家梁
  □本報通訊員胡亮
  貴州省貴陽市南明區遵義片區司法所所長丁先莉每天上班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登錄“社區矯正定位管理系統”,對轄區內社區服刑人員進行定位,確定其活動地點是否還處於監管地。
  “你看,這個移動的小圖標就是社區服刑人員李某,從移動的軌跡看,他現在正在這個區域範圍活動。”丁先莉邊指著電腦屏幕邊向《法制日報》記者介紹說:“為防止出現社區服刑人員人機分離導致脫離監管的情況發生,我們還會採取不定期走訪、打電話等形式,實時掌握社區服刑人員的動態。”
  據介紹,2012年4月,司法部專門下發了《關於支持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其中明確貴陽市作為社區矯正工作試點城市。以此為契機,貴陽市政府批轉了《貴陽市社區矯正工作示範點創建工作方案》,決定在南明區遵義片區司法所和修文縣扎佐司法所創建社區矯正示範點。
  目前,貴陽市司法局在試點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完善市、縣、鄉三級“社區矯正定位管理系統”,將社區服刑人員分為寬管、普管、嚴管三類,實施分類管理,信息採集錄入率達100%,並力爭在2015年年底前實現全市社區服刑人員信息化管理全覆蓋。
  “依托這套管理系統可以準確掌握社區服刑人員的行蹤動向,進而加以管理,這是監管的‘剛性’一面。”貴陽市司法局副局長莫智說,“社區服刑人員的犯罪類型不同,其人身危險性大小、回歸社會趨向及重新犯罪可能性也各不相同,相應的管理手段也必須因人而異,不能‘一刀切’。管理過寬,勢必失去刑罰執行的剛性;管理過嚴,又會挫傷社區服刑人員的信心,事倍功半。以此,需要‘剛柔相濟’,盡可能地實施人性化、人道化的監管措施,感化社區服刑人員轉變,這又是社區矯正工作柔的一面。”
  2012年,王某(化名)因犯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0個月,緩刑一年。由於他是外來人員,生活無著落,司法所在瞭解到他有裝修的一技之長後,耐心做工作,幫助他開了一間小門面。後來,經過不懈努力,這間小門面逐步發展壯大成為擁有400多名員工的大公司。
  “剛回來時覺得沒指望了,是司法所領導和心理咨詢師解開了我的心結,讓我重新找回生活下去的勇氣,這份恩情,我將終身不忘。現在公司做大了,我就想著回報社會,接收一些像我這樣的社區服刑人員,安排他們培訓和工作,幫助他們度過難關。”王某毫不避諱地告訴記者。
  去年以來,貴陽市司法局按照“打造亮點、突出重點、整體推進、全面提升”的思路,全面推進社區矯正工作。在南明區遵義片區司法所和修文縣扎佐司法所創建社區矯正示範點,設立社區矯正宣告(解矯)室、心理矯正室、法制教育室、信息化監控室等;統一規範對入矯社區服刑人員進行入矯(解矯)宣告、心理測評,根據心理測評結果制訂針對性的矯正方案和心理矯治方案。同時,進一步貫徹落實全國全省社區矯正工作會議精神,加強社區矯正規範化制度建設,建立社區矯正人頭經費保障機制,還按照社會工作者與社區服刑人員不低於1:5的標準配備社區矯正社會工作者,並聘用4名具有國家級心理咨詢師開展社區服刑人員心理矯治。目前,這一做法正逐步在全市範圍內推廣。
  據統計,自開展社區矯正工作以來,貴陽市司法局共接收社區服刑人員4000餘人,已順利回歸社會2000餘人,開展技能培訓300餘人次,指導就業就學200餘人次,開展其他適應性幫扶1000餘人次,期間未發生社區服刑人員脫管、漏管和發生影響社會穩定的事件。
  “社區服刑人員是特殊人群的一部分,極易誘發不穩定因素,要保證社區矯正各項工作依法開展,發揮社區矯正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功能作用。同時,結合地區實際,還需要敢於正視困難,解決困難,推進社區矯正朝法治化軌跡健康發展,提高矯正質量,唯有如此才能讓社區服刑人員真正回歸社會,實現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貴陽市司法局局長石光明說。
  (原標題:剛柔相濟推進社區矯正法治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quywusyh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